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我国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代际差异研究(下篇)(2)

时间:2015-10-14 10:02 点击:
这些都深深影响了70年代出生的教师群体,形成了他们既尊重传统、又敢于突破的性格特征。他们踏实勤劳,对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和个人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雷厉风行的工作
  这些都深深影响了70年代出生的教师群体,形成了他们既尊重传统、又敢于突破的性格特征。他们踏实勤劳,对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和个人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相对于60年代的人来说,他们较为灵活更懂变通,相对80年代的人来说,他们理想和目标更务实。80年代教师群体作为中国社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受到宠爱和关注,一出生就经历市场经济,稍大一点就使用网络技术,他们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而成长的一代。他们有理想,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自信,但是相对而言较为缺乏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形成了他们敢于突破现有制度和思想局限、能够较快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优势,同时也形成了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缺乏耐心、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识不足等缺陷。
  对于经历过“文革”、受过贫穷、没有多少教育学基础的A老师来说,教学多是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来支撑,在教学上更多地秉持“知识改变命运”的观点。他们在教学上早已轻车熟路,一成不变的教学思维使他们甘愿守旧。这种稳定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使他们养成了课堂教学思维的惯性和惰性,接受改革意味着他们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其艰难性可想而知。“70后”教师普遍勤恳务实,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经验也有魄力。“80后”教师由于实践教学经验比较少,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和班级的教学设计还没有清晰的概念,常常容易标新立异地去寻求和培养自以为独特的教学风格,但急于求成往往会欲速不达,适得其反。尽管三个年代的教师共同经历了课堂教学改革,但三个年代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生命历程的阶段不同,经历的历史事件不同,感受力也不同,这些是形成课堂教学行为代际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四、启示与建议
  笔者通过对三位教师课堂教学代际差异表现及成因问题的探讨,在深入反思我国当前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1.合理运用教师的代际差异,取长补短,建立和谐的教师团队
  学校发展的前提是教师发展,只有打造精良优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建成一流的学校。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应当充分考虑到教师之间的代际差异和各方面的不同需求,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教学科研资源和培训机会。亚里士多德指出,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这正是进行教师队伍系统建设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教师团队的建设必须从整体入手,发挥不同年代教师的各自优势。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与观点开放的年轻教师分为一组,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实现教学上的优势互补。年长教师要向年轻教师传授工作经验,通过“传、帮、带”等方式教育和指导年轻教师尽快走向成熟,使其不断提高。年轻教师要向年长教师传达前沿的教育资讯和高校中学到的新的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帮助其补充教育理论的不足,强化课程改革意识,促进年长教师观念的进步和解放。“由于教师所具有的自负心理,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缺乏与他人真诚交流的意愿,他们倾向于在学科和班级的屏障中保护自己,很少主动接受领导、同事和外界的教育影响”[4]。因此教师之间应该多增加一些人际互动,敞开心扉。学校应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和同课异构等多种教研方式,教师们可以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实现不同年代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2.学校教师管理应充分考虑教师的代际差异
  学校在教师管理上,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不同年代教师的代际差异,才能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具体说来,一是不同年代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培训教育方式。随着教师成熟度的提高,教育培训方式也应逐渐转向指导、激励、授权和关怀上来。二是应该充分发挥年长教师的成熟优势,参与年轻教师的听评课,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给出中肯意见及发展建议。此外,学校方面应该赋予他们一定的管理责任,这样既可减轻管理者的负担,也能为年长教师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也会增强其自我价值认同,从而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3.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教师的代际差异
  以往的教育政策较少关注不同年代教师的差异,对不同年代教师实施相同或相近的教师教育措施,因此制定的改革方案在一线教师看来是缺乏可行性的,也造成一部分教师对改革的不理解、不支持。因此,在今后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教师之间代际差异,在重大政策通过前应征求不同年代教师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建议和诉求,应当允许有不同的声音,有赞扬,有批评,只有这样,教育政策的制定才能真正富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有利于不同年代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再隋.时代呼唤名师[J].语文教学通讯,2003(7-8).
  [2]徐继存.论教学观念的改造[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3).
  [3]谢柳芬“.60后”与“80后”群体价值取向代际差异——基于桂林市的实证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级硕士论文.
  [4]车丽娜,徐继存.教师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